您现在的位置 :

首页  >  企业新闻 >  > 正文

世界时讯:向最难之处攻坚 追求最远大的目标

时间 :2023-01-11 10:51:48   来源 : 中国日报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2023年新年贺词中有一句“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”,意思是向最难之处攻坚,追求最远大的目标。它出自苏轼的《思治论》。宋嘉祐六年(1061)八月,宋仁宗在崇政殿主持“贤良方正、直言极谏科”制举殿试,福昌县主簿苏轼、渑池县主簿苏辙兄弟二人同考。苏轼第三等、苏辙第四等稍次。这一不定期的制科考试,比科举考试更为繁琐、严谨而重要。朝臣推荐参加预试之后,再由皇帝亲自出题应试。在制科考试的长期准备中,苏轼研究分析大量前朝兴亡案例,应制科考试所作的文章,“深言当世之务”,代表了他的政治主张,基本形成一套治国理论体系。这年十二月,苏轼到任秦凤路凤翔府(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),为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,相当于地州一级政法部门办公室负责人,并需实际审理案件。在基层大量诉讼纠纷审理实践中,他深悟百姓的苦难与不公,体会到执政要以民生为本、安邦要以制度为要、治平要以革新为首。两年后,苏轼写下《思治论》,原文约2300字。时年26周岁的苏轼,在这里写出这样一篇深刻论述巩固国家政权必须有远大目标规划,并且注重通过制度、程式建设克难攻坚的文章,不是偶然的。

苏轼在《思治论》中开宗明义,痛陈政弊:“方今天下何病哉!其始不立,其卒不成,唯其不成,是以厌之而愈不立也……不知其所以不成者,罪在于不立也。苟立而成矣。”开始没有好的顶层设计,最后没有好的结果。事业不成,错误就在于初期没有很好地制订制度和设立规则。如果事先设计好这些制度和规则,事业成功就有了保障。

苏轼在回顾“澶渊之盟”对国家造成的伤害与产生的教训之后,明确提出:“夫所贵于立者,以其规摹先定也。”事先定好制度和程式,这样才能保证国事治平,昌盛持久。苏轼认为:“古之君子,先定其规摹,而后从事,故其应也有候,而其成也有形。”他强调,先定好制度和程式,而后才着手实施,这样才能顺应规律,获得成就。苏轼着重介绍了齐鲁之治:“昔者太公治齐,周公治鲁,至于数十世之后,子孙之强弱,风俗之好恶,皆可得而逆知之。何者?其所施专一,则其势固有以使之也。管仲相桓公,自始为政而至于霸,其所施设,皆有方法。及其成功,皆知其所以然,至今可覆也。”数十代人之后,国民强弱、风俗好坏,早就可以预料的。为什么,就是因为制度和程式设计正确,执行专一,正确的力量可以发挥出来。管仲为相,辅助齐桓公,从创业之初,到成就霸业,制度和程式是科学的,能够成功,都知道是必然的。这些治国理念,今天也是可以学习借鉴的。

苏轼《思治论》,总结回顾前朝经验教训,针对北宋政权存在的严重问题,提出了许多改革主张,而至关重要的,还是先定好制度和程式:“凡今之所谓新政者,听其始之议论,岂不甚美而可乐哉。然而布出于天下,而卒不知其所终。何则?其规摹不先定也。”苏轼批评朝廷一些所谓新政,开始的议论,十分美好,但公诸于世,最后不了了之。原因就在于没有事先确定好制度与程式,制度建设和治理体系完善方面,没有事先做好。苏轼分析了许多人之常情,“所以多故而易败者,人各持其私意以贼之”,揭露个人因为一己之私利而往往破坏制度的坏毛病,进而深刻剖析一些所谓美好的新政最后“不知其所终”的原因:“用舍系于好恶,而废兴决于众寡。故万全之利,以小不便而废者有之矣;百世之患,以小利而不顾者有之矣。”如果没有事先确定好的制度和程式,没有事先严谨的谋划与严格的执行,做事仅取决于感情好恶,进退全凭着人数多少作决定。这样,即使是万全良策,因为一点小的不方便,就会报废;千秋大业的隐患,因为局部利益而毫不顾及,这样的危险都是可能发生的。因此,苏轼在文章中明确提出:“先定其规摹而后从事。先定者,可以谋人。不先定者,自谋常不给,而况于谋人乎!”提倡要先立规矩后办事:先定好制度规则,可以规范和谋求他人;不先定好制度规则,自己也不能管好自己,何况去要求别人!

在这些回顾、分析、批判和论证的基础上,苏轼指出:“古之人,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,彼独何术也?且非特圣人而已。”向至高至难的境界攻坚,谋求实现最远大的目标。原因就在这里,胜利者有什么非凡的法宝么?又不是什么特别的圣人王者。只有一条路,即:向最难之处攻坚,追求最远大的目标。

面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,面对新的一百年的战略目标,我们的确需要有“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”的志向和谋略。“向最难之处攻坚,追求最远大的目标”,才能真正实现和领略“无限风光在险峰”的美好蓝图,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。

(作者:李公羽,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秘书长,海南省苏学研究会理事长,高级编辑) 

标签: 不知其所 高级编辑 千秋大业

推荐文章

X 关闭

X 关闭